Fork me on GitHub

《长安十二时辰》,作为通信人,看完我震惊了!

  小枣君不是一个剧迷,平时也很少有时间追剧。不过,这个夏天,我确实被一部国产剧给吸引住了,一口气连追了 20 多集。

  没错,这部国产剧,就是最近火爆全网、口碑炸裂的《长安十二时辰》。

  该剧是一部古装悬疑剧,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演员阵容并不算非常强大。但节奏紧凑的剧情,干净利索的打斗场面,确实和以往国产剧有很大的不同,让人耳目一新、大呼过瘾。


盛世长安,规模宏大,美不胜收

  剧组对角色设计、服装道具、发型妆容的考究,也是超乎寻常的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热扎依小姐姐实力圈粉

  虽然部分年轻演员的演技尚欠火候,剧情也不乏雷人之处,但不妨碍豆瓣 14 万人最终打出 8.6 的高分……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师,小枣君刚看完《长安十二时辰》第 1 集时,就发现这部剧非常不简单。越往后追,越是禁不住内心惊呼——

  “这哪里是什么古装悬疑剧,分明就是一部深度介绍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的黑科技科普剧啊!”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故事背景。

  大唐天保三年(公元 744 年)的正月十四,上元节(元宵节),一群恐怖分子偷运三百桶爆炸物(伏火雷)进入长安,企图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

  男主角李必靖安司(皇帝设置的一个情报部门)的司丞(二把手),属于太子的亲信,需要在十二个时辰(24 小时)之内剿灭这伙恐怖分子,维护长安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李必(易烊千玺饰演)

  为了破案,李必从死牢里找来了前民警张小敬(雷佳音饰演)帮忙。张小敬此前因为报仇怒杀 34 人,所以被判死刑,等待执行。

  于是,李必和张小敬就开始了这场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的抓捕行动。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逐一分析这部剧背后的高科技知识。

  该剧第一集里面,就介绍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望楼

  望楼,就是设置在长安城各处的一个很高的塔楼。遍布长安各处,每隔三百步就有一个。


居高临下的望楼

  这个楼此前的作用,是观察火情,预防火灾。后来被靖安司征用,在望楼上设置了武侯(士兵),用于观察治安情况,追踪贼人踪迹。


望楼上还设了弩手

  看到望楼,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没错啊,这不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基站么?!


望楼 VS 基站

  只不过当时没有掌握电磁波技术,所以,只能依赖士兵进行视距观察。


正在瞭望的武侯(士兵)

  望楼之间的信息传送机制,非常有特色。

  根据剧中介绍,为了保证消息能快速准确传递,望楼专门设计了一套图形编码系统。楼的四面设置了翻板,士兵翻动翻板,同时擂鼓提醒,以此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还经过了加密,需要通过密码本才能破译。

  望楼的消息,经过楼与楼之间的传递,最终到达靖安司,由通传(传令兵)口头报送给司丞李必。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望楼之间的信号编码系统是经过剧组精心设计的!并非随便翻翻信号板而已!

  就连原作者马伯庸也吃了一惊:

  这套系统,基本上可以看到现代蜂窝通信系统的一些影子了。

  需要注意的是,望楼在四个方向都可以发送信息,从组网方式来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甚至可以说,它具备初级的mesh 自组网通信能力。

  不过,再强大的系统,也抵挡不了内部的渗透。本剧发展到后面,竟然发现,负责传令的士兵都是敌人安插的暗桩(卧底)。

  在这种情况下,望楼系统基本上就没有保密性可言了。望楼的价值,也大大弱化了。

  除了保密性之外,望楼系统最大的缺陷,就是时效性太差

  消息的传递需要编码、翻信号牌、看信号牌、解码、传令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时间。从紧急状况发生,到靖安司收到消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时延

  这里,我们具体介绍一下靖安司这个特殊衙门。

  靖安司,戡乱平镇曰靖,四方无事曰安。作为唐玄宗亲自秘密设置的情报中心,统摄整个长安的贼事策防。这里收集了长安城的大量档案信息,还有所有部门的要件,例如居民户籍、进出关货物清单、城坊规划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靖安司这个衙门,就是长安城的CIA(中情局)IDC(数据中心)

  因为当时没有计算机,所以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的工作人员,就是靖安司 IDC 的“算力”。

  剧中的关键配角之一——徐宾,就是一个典型的超级人肉 CPU


徐宾

  他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归档整理能力和数据检索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到所需要的数据档案。

  剧中反复提到了一个概念——“大案牍术”。

  一开始小枣君我还以为是“大案·牍术”,是大案卷宗啥的。后来随着剧情发展才知道,是“大·案牍·术”——我勒个去,不就是大数据技术嘛?!


事实上,大案牍术在唐朝并不存在,是原著作者马伯庸在作品中杜撰的。

  通过对现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就是大数据技术的精髓。

  靖安司,就是这么一个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于一身的超级衙门

  以司丞李必为中心的决策层,就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衙门官员,就是系统的算力资源。望楼,就是支撑它运作的通信系统。

  但是,这个集中式计算的架构也不是完美的

  首先,因为前面所提及的时延问题,靖安司的决策速度太慢,影响抓捕行动的效率。

  剧中李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果然进行调整,授权身处一线的张小敬全权负责现场的工作,安排姚汝能、崔器和檀棋等下属去现场支持张小敬,大大提升了抓捕工作的效率。


算力下沉

  这个方式,换成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边缘计算”


这么潮的概念都蹭上了,在下佩服!

  除了时延问题之外,靖安司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安全防护

  靖安司作为最重要的档案中心、决策中心,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剧中是因为宫廷政治内斗,导致负责保卫的士兵被撤走。小枣君觉得还是太不合理了,好歹隔壁就是京兆府啊。)

  最终,恐怖分子趁虚而入,大肆屠戮工作人员,以至于崔器殉国、VIP 李必险些丧命。靖安司的指挥功能,几乎瘫痪。


遭恐怖分子破坏的靖安司

  因此可见,中心节点的安全防护,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前面所说的通信、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之外,《长安十二时辰》还出现了很多关于通信技术的细节。

  例如,用于指示位置的火箭烟丸,还有飞鸽传书,等等。

  这些都是古代常用的通信手段,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通信人,小枣君每当看到这样的细节,都会觉得倍感亲切。

  不管怎么说,《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的时代背景是唐朝,距今 1275 年前。所以,当时的通信技术手段还处于非常原始的时期。这也给了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也大幅增加了反恐行动的难度。

  如果换做今时今日,这个剧情的走势肯定会完全不同。

  首先,我们现在遍布街道马路的摄像头,政府大力推动的“雪亮工程”,就是威慑恐怖分子的一大利器。

  现在的摄像头除了拍摄视频之外,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联网后,直接寻找并识别出目标,大大减少了人为干预。

  更先进的摄像头,甚至还可以实现声音捕捉步态识别功能。你就算使用了“易容术”,也可以通过你的走路姿态,识别出你的身份。

  如果长安城门安装了这样的摄像头,那些恐怖分子可能在进城的时候,就被当场拿下了。

  另外还有车联网技术,也可以有用武之地。

  剧中恐怖分子通过马车运输爆炸物,张小敬需要借助望楼才能知道马车的位置。


恐怖分子驾驶马车,在城中逃窜

  如果采用车联网技术,在所有车辆上安装车联网终端设备,那么,这些车辆的行踪轨迹都将一览无余。公安部门可以快速布控,将恐怖分子抓获。(当然,交通摄像头也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车联网布控

  除了摄像头和车联网之外,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建设“城市大脑”和“公安指挥中心”,也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安全风险,保护我们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海公安局新指挥中心

  总而言之,《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部融入了现代科技思维的古装悬疑剧,是一部唐朝的“长安反恐 24 小时”。

  尽管剧中的很多元素属于杜撰,但可以看出,剧组在忠于历史细节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远远超过了大部分的同类题材作品。

  该剧能够获得观众认可,持续热播,也算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值得肯定和鼓励。

来自:
鲜枣课堂(ID: xzclasscom)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