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据国内消息,根据《广电总局关于 2019 年 5 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电视剧《三体》通过备案,制作周期一年,9 月开拍,共 24 集。报备机构是上海游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题材是当代科幻。
《三体》是国内科幻文学的优秀代表,拍成电视剧、电影也是众多原著粉多年以来的渴求。但在知乎答主郝星河看来,《三体》拍成电视剧、电影都非常不容易,主要是想象力的局限,尤其是对宇宙的物理想象,很多都超越了导演们的认知。
以下为知乎答主郝星河回答原文,腾讯科技稍作整理:
《三体》系列是中国科幻时代最大的文化自信。奇崛恢弘的想象,宏大的世界观,厚重层次的英雄群像,冷静超然的的叙述手法,“幽灵倒计时”“三体人脱水”“第一声啼鸣”每一个事件描述细致微妙。
《三体》为什么那么难拍?为什么视觉化那么难?除了技术局限,也可能有想象力的局限,尤其是对宇宙的物理想象,很多都超越了导演们的认知。
举一个例子——“水滴”,小说中这样描述:“水滴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击着碎片,被撞击的碎片再次熔化并高速飞溅,与其他碎片产生了次级撞击,在水滴后面形成了灿烂的尾迹。尾迹最初像一颗怒发冲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长,变成一条上万公里长的银光巨龙……被龙头穿透的一艘艘战舰,在龙体中部爆炸开来……三十分钟后,灿烂的巨龙仍在飞翔……这时,金属云团中已没有一艘战舰存在。”
也很理解导演也想象不到。转变为荧幕效果更是难上加难。
引用科幻作家陈楸帆的话:“科幻片需要跟其他的类型片进行区分,“科幻 IP 孵化的过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不要幻想一篇小说拿过来就可以非常舒服地把它进行转化,尽量把一些视觉化的东西前置,包括世界观、空间、道具的设定,这个阶段需要一些专业的视觉特效人员以及科学顾问参加进来。”
拍《流浪地球》,郭导用了 4 年时间,把能实景的场景都做成了实景,总共实景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场景的搭建极其精细;总共实景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场景的搭建极其精细;,最多一个镜头修改了 251 版。
要拍好《流浪地球》尚且这么难,要这么用心,何况是巨著《三体》呢,更是难于上青天。
把动人、震撼的思想在纸上写下来很难,在荧幕上制造震撼很容易,在荧幕上制造想象力很难,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视效,但只有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
来自:
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