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调研报告:公有云存储在浪费钱

  去年年末,Cohesity 的一份调研报告发现 47% 的 IT 主管担心他们企业的 IT 预算被用于不必要的存储。本周,Cohesity 的第二次有 900 份样本回应的调研报告“云上的海量数据碎片”中指出迁移海量数据的开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仅仅考虑尚未完成业务迁移到公有云的企业,其中有 42% 的 IT 高管担心高成本,担心本地业务迁移到云上的数据迁移相关的费用。

  数据迁移、精简存储和消除冗余是在公有云存储上节省支出的讨论的焦点。

  近年来,由于多云变得更加普遍,再加上数据重力的原因,数据迁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关注。数据重力描述了数据存储在创建位置的趋势,运行在数据附近的应用会获得更好的延迟和吞吐量。如果将安全要求和成本排除在外,最好的选择就是将数据存储在应用运行的公有云中。但是,从企业数据中心迁移数据的成本非常高。正如 Datamation 所指出的那样,云计算公司提供免费的数据迁移,但这些对于采用多云路径而不涉及一次性大规模数据迁移到新的云环境的公司来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Source:“Cohesity’s Secondary Data Market Study” 87% 的被调研的 IT 主管表示他们的组织的二级存储数据都是碎片化的。这个群体担心太多的经费都花费在存储上。

  除了迁移之外,当作为应用程序的日常操作的一部分的时候,数据通常也会被移动。一个公有云的应用使用另外一个云(私有或公有)中存储的数据的时候都会面临需要对带宽或者传输的数据量付费。

  Source:“Cohesity’s Mass Data Fragmentation in the Cloud”此图表显示了 IT 团队的担忧,这些团队中有 50% 的高级管理人员并未完成公有的迁移。请注意,本次调研并未询问有关公有云的安全和其他常见问题。

  Cohesity 公司在新的研究中还发现受访者普遍具有的两个特点:

  1)创建在公有云上的数据平均保留了 3 个副本; 

  2)平均使用三个不同的品牌解决方案或点产品来管理所有公有云上的数据和二级数据。二级存储通常是非关键的,静态二级数据存储在备份,归档,文件共享,对象存储,测试和开发系统,分析,数据集,私有云和公共云中。最佳实践规定,由于不必经常访问,因此二级数据应存储在廉价硬件上。存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根据时间和重要性标记数据,然后软件决定数据的存储位置,或者必要时删除。这种方法也是大多数公司针对个人数据实施 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方法。如果没有存储生命周期管理,个人最终会针对不同用例选择使用哪种类型的存储。

  对公有云超支的担忧很明显,许多组织都在努力采用最佳的方法优化成本。即使在选择了最佳性价比的品牌和和计算类型之后,迁移和存储数据的价格也会让 IT 主管睡不着。现在无法确定供应商解决方案是否可以提供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减少备份数量

  虽然存储二级数据很便宜,但是当 IT 不删除旧的备份时,成本依然会不断增加。Nutanix 和 Veeam Software 正在合作提供软件来帮助公司减少所需的快照和其他备份数量。为了解释其产品的需求,Nutanix 发布了《2019 年云使用报告》,Veeam 发布了《2019 年的云数据管理报告》。从整体上看,这些研究为决定如何以及何时创建备份提供了背景说明。


Source:“Nutanix’s Cloud Usage Report 2019”

  Nutanix 的报告提供了有关其 Xi Beam 客户的云的详细使用数据。我们不认为使用这些数据能得出任何广泛的结论,因为它只代表了 Nutanix 超过 13,000 个客户的一小部分。话虽如此,它说明了公司如何优化他们对云资源的使用。下图展示了消除冗余资源所采取的操作数量,其中超过 92% 是删除未使用的快照。这并不意味着减少快照存储就能节省大部分资金,这只是对在云环境中一些事件的记录。它还表明,年收入低于 10 亿美元的公司通常会采取措施来对虚拟机进行优化。这些操作是否支持自动化将对这些数据的相关性产生重大影响。

  Source:“Nutanix’s Cloud Usage Report 2019”定义不同类型的存储服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很难定义一个精确的 Azure 和 AWS 用户的消费模型。

  Source:Veeam’s “2019 Cloud Data Management Report” 54% 的高优先级的应用最少每个小时都会进行一次备份或者拷贝,但是普通的应用通常有 37% 的时间受到保护。

  原文链接:

  https://thenewstack.io/wasting-money-on-public-cloud-storage/

来自:
云技术(ID:aiyunjishu)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