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平安有没有科技基因?

  作者:舒虹  编辑:罗丽娟

  金融巨头平安正在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为强调这一点,平安提出了一些新的佐证:截至目前,平安集团服务了 5.6 亿的互联网客户、1.9 亿的金融客户;集团 32 家公司中有 11 家是科技公司,去年总营收 90 亿美金,科技公司市值占总市值的三分之一;此外,平安还设立了 8 个研究院,近 50 个实验室,近十年来已累计投入 1000 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

  然而要让普罗大众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过往数年,外界对于金融科技这一命题关注的“燃点”更多在于阿里与腾讯的支付大战,BATJ 争抢金融蛋糕,和纷纷冒出头的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众安保险等“互联网+金融”新物种。

  从保险起家到拥有全领域金融牌照的平安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危机”。

  “我们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金融行业,而是互联网公司。”2013 年的一场新春讲话,将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推到聚光灯下。不到 10 分钟的致辞中,马明哲多次提到,“我们(平安)面临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同年 11 月,一则“三马联合卖保险”的新闻引爆互联网和金融圈。阿里巴巴、中国平安、腾讯联手设立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成为保险业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上的一场“破冰”行动。

  竞合之中,“大象”就此转身。 


2013 年 11 月,”三马”聚首,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正式启动

  场景是核心

  不可否认,传统金融行业过去受到了互联网较大的冲击。

  阿里巴巴围绕电商需求,完成了交易、支付、线上到线下消费的闭环,并衍生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等银行、保险、理财及一系列金融服务。

  腾讯则利用社交与游戏连接了最广泛的C端用户群,并衍生出支付、理财、保险、征信等一系列金融业务。

  支付通道、流量、入口是互联网公司金融布局的核心,而横跨保险、银行、投资,拥有全领域金融牌照的平安主要优势在于业务场景的广泛性。

  在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看来,大部分科技公司没有丰富的业务场景,可能导致研发出来的系统和技术难以解决业务的实际问题,难以形成最佳解决方案。

  而“平安做科技与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在于,平安拥有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丰富的业务场景,可以避免孤立地做技术研发。”肖京说。

  以平安的优势领域保险为例,平安做车险,针对每年几千万的事故都有智能理赔,98.7% 的比例可以做到当天赔付,67% 可以自主赔付,并能够辨认不同的车零配件,精准地判断车的损坏程度和赔偿额度。

  并且,平安将智能理赔这一技术输出给行业,目前全国有 22 家车险公司,35% 的理赔案件都使用了平安的智能理赔技术。

  “金融属性决定了产品体系更丰富,很多业务品种本身就是银行和证券,以我们在金融领域对于业务和产品的了解,比较容易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符合客户千人千面需求的一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平安证券经纪业务事业部总经理于翔表示。

  对比互联网公司和金融企业提供的投顾服务,于翔打了个比方,“有一点像药厂和医院”。药厂是就事谈事,通过算法找一些指标、方法论,而医院因为有病人在这儿,所以形成了闭环,可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只是在两个业务领域的方向不一样,并不是好与坏。”于翔补充说。

  除了金融能力和应用场景,平安的优势还在于强大的线下运营团队。当腾讯理财通、众安保险还在辛苦地向四五线城市做下沉的时候,平安在各地的保险业务团队已经打下了很好的用户基础。

  平安目前手握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全牌照,保险获得客户后,银行、信托还可以再服务一遍,降低了获客成本。

  以互联网和金融公司都在争抢的智慧城市为例,目前,腾讯智慧城市服务已与全国 150 多个城市建立了合作,涉及政务、交通、医疗、教育、出行、新零售、商圈等多个生活社交场景。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用户能在支付宝上办的事已经超过 1000 类,包括查成绩、交罚单、提公积金、办护照等等,覆盖 30 个省市区、9 亿多用户。

  而平安也已经在 115 个城市中推进着 200 多种智慧城市服务。

  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 CTO 胡玮指出,平安做智慧城市与其他企业的差异在于,传统的 ICT 公司是做硬件,互联网企业更注重的是生态的入口、支付的通道,平安做的智慧城市是切入到政府效率、企业服务、市民服务领域当中,从不同的层面提高政府的管理的效率。

  “平安是一揽子方案,花很多时间真正去切入到政府业务系统中,要提高效率,一定要做流程优化,这个要投入大量人力去做业务系统的梳理。这是很重的投入,腾讯和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不会这么做。”胡玮说。

  寻找客户

  移动互联网本质是对于流量入口的争夺。

  截至今年一季度,微信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 11.12 亿;今年年初,支付宝正式对外宣布全球用户数已经超过 10 亿。例如,微粒贷依托微信这一平台,可以快速找到白名单客户,这些用户是天然的客户群。

  在平安看来,互联网巨头的流量优势大于社交数据本身的优势,就像微信本身的流量价值可能大于纯粹利用社交数据去做风险模型的价值。过往 BAT 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很大压力,最大的杀手锏便是获客。

  然而,国民级 App 可遇而不可求,过去无论银行本身的 App 还是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都不能很好地做用户留存,并在自身平台上沉淀消费数据,甚至包括信用卡还款等金融业务路径也被支付宝、微信等“截取”。

  同时,蚂蚁金服、腾讯还在利用征信数据探讨商业化的可能性,目前芝麻分、微信信用分已有了一些应用场景。

  “金融数据的本质在于真实,每一笔金融数据最终的真实性和体现出来的本身行为的规律是相对准确的。”平安银行技术总监兼科技中心开发总经理储量说。

  但金融数据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作为一个相对末端的场景,匹配度不高。从授信的角度来说,机构通常会认为金融数据的可靠性更高,但仍然需要通过其它的数据和信息去弥补数据信息本身的不足。这时就需要走出去与有征信数据的供应服务组织、企业合作。

  如何改变流量入口和大数据的困境,更好地圈住并留存用户,也是平安面临的最大挑战。

  平安曾尝试以 WiFi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并于 2015 年 1 月上线了一款名为“平安 WiFi”的 App,用户可免费共享 5 亿小时的 WiFi 上网。在上线一年后,平安 WiFi 曾公布其实名注册用户已达 5000 万,累计下载量超一亿人次,并陆续在 App 端上线了陆金所、财富宝等定制化理财产品。

  不过由于免费 WiFi 的成本较高,而用户停留的时间又较短,缺少长期稳定的发展,Wifi 最终没能成为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新入口。

  近几年,平安科技的建设思路逐渐明晰。按照马明哲的说法,平安发展至今可以用 10 年为界,划分出四个阶段:第一个 10 年先是做保险,第二个 10 年是综合金融,第三个 10 年开始做“金融+科技”,而在刚刚开始的未来十年,平安要做的是“金融+生态”。

  目前,平安共建立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2013 年至今,平安在移动端孵化的四家公司已成长为行业独角兽,包括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拥有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壹账通、国内大医疗健康领域估值最高的平安医保科技、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

  一方面把门户作为入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数据的不断完善。根据平安提供的数据,目前公司服务的互联网客户达到 5.6 亿。

  近期,平安金融壹账通和陆金所均传出上市消息。有消息称,金融壹账通已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上市申请,并正积极展开路演。如果能够在美股上市,金融壹账通将成为平安集团旗下首个在美股上市的子公司。不过,平安方面对此并未置评。

  大象转身

  近日,《浪潮之颠》的作者吴军提出“腾讯没有 To B 基因”,引发了一场关于“基因决定论”的讨论。在吴军看来,企业做某项业务如果没有这个基因,“就像恐龙想去冰河时代生活”。

  也有人认为,基因不能决定成败,比基因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组织力和文化。

  如果探讨一个公司是否有互联网基因,可能包括两个重要要素:一是“快”,互联网企业天生就有求快的基因;二是用户体验,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将线下场景搬到线上,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1988 年,平安诞生于深圳蛇口,在创新和开放浪潮中,平安注重创新、执行的氛围。但平安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家传统金融机构。

  从 2008 年开始,平安 IT 部门便开始实现公司化运作;2013 年,又构建了移动互联、云、大数据等 IT 能力,筹建金融大数据平台;2016 年,平安启动业务转移,将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更前沿的科技创新研究。

  但是,“要把大多数的人过往十年、二十年的思路、习惯方式改掉还是挺困难的,没有自上而下非常强的驱动力是做不到的,要下定决心去做才可以。”储量说。

  2018 年末,平安增设三个联席首席执行官岗位,由三大业务线——个人、公司、科技的负责人李源祥、谢永林、陈心颖担任。其中,平安科技的掌门人陈心颖是平安历史上第一个女性联席 CEO,她本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霸,曾经在麦肯锡工作 13 年,是麦肯锡公司合伙人(全球董事)。


平安集团联席 CEO 陈心颖

  据悉,平安内部一直保持着互联网公司的赛马机制,优胜劣汰。不仅要通过“相马”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更要通过对员工个人、团队设置末位淘汰的“赛马”体系,保持人才体系的活力。

  要做科技改变,需要有大量的科技型人才填充到组织里。不仅如此,还涉及到科技型人才和传统金融人才之间的协作。

  以银行为例,三年前平安银行的技术开发团队可能就几百人,现在内部已经接近 3000 人。平安产险的技术人员也达到了 1500 人,AI 和大数据的专家有 100 人左右。

  2015 年,肖京博士被平安带到了深圳。加入平安前,肖京先后在爱普生研究院的算法团队和微软搜索业务任职,电影《阿凡达》就利用了他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的面部表情技术。组建以肖京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后,中国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突飞猛进。

  储量认为,技术的使用是两种层面,一种是改良型的,一种是颠覆式的。“改良型的技术应用我们一直在做,改良型技术无论是技术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做,但如果真的要做颠覆式就不会那么简单。今天讲科技落地会不会水土不服,往往是在颠覆式模式上能不能做出来的问题。“

  其次,从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智能化技术的磨合到对业务产生价值,帮助业务彻底发生改变,其中孵化的周期可能不短。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改变和颠覆,至少要以年为度量单位。

  “因此,要有体系化的部署,和长期投入的准备。”储量说。

来自:
全天候科技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