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Facebook中国程序员之死:年仅38岁跳楼轻生,浙大EE毕业生

  栗子鱼羊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报道公众号 QbitAI

  9 月 19 日,Facebook 硅谷总部园区,一名员工从 4 楼(最高楼层)一跃而下。其后警方认定当场死亡,没有谋杀嫌疑,属于自杀。

  最新法医记录显示,死者Qin Chen,年仅 38 岁。

  依照名字和履历,人们很快锁定了一个领英账号,其详细身份和履历也被进一步曝光:

  浙江大学 99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生,去年刚入职 Facebook,是一位软件工程师。

  紧接着,关于 Qin Chen 更多信息流出。

  大公司压力、绿卡签证困境,以及同事上级关系,都可能成为压垮中年程序员的最后一根稻草。

  发生了什么?

  虽然警方和 Facebook 都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但也有人透露了一些缘由。一个知乎匿名答主,表示与 Qin Chen 相识。

  根据他的回忆,Chen 在 Facebook 的工作并不十分顺利。在组里干得不开心,想换组。老板原本同意了,但在换组的前一天突然说不能换,原因是绩效考评 (PSC) 不理想。

  这位答主听 Chen 说过:组里人员流动大,之前已经有几个人离开,老板因为人手不够,才用 PSC 强迫他留下来。留在原组,就不用进 PIP。

  PIP:绩效提升计划,用来发给绩效不理想的员工,大概率会导致解雇。详见下节。

  为了保住工作,尽管已经跟上司翻脸,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工作问题,但也不光是工作问题。

  因为拿工作签证 (H1B) 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如果没有了工作,就将失去在美国的合法身份。匿名答主还提到一个细节,Chen 的签证不止关系到自己一人,全家留在美国,都靠他的签证。

  不止如此,与 Qin Chen 名字和经历吻合的领英信息也透露出,他可能早就受到过签证的困扰:

  2013 年,Chen 从南加大研究生毕业,便顺利进入思科 (Cisco) 做软件开发。

  但好景不长,2015 年他从思科离职,2016 年进入一间叫做 Ryzlink Corp 的公司。

  Ryzlink 是一间外包咨询公司 (ICC) ,可以帮员工申请工签。对于想要留美、但三年抽不到工签的外国人,ICC 是常见的续命工具。2018 年,Chen 离开了外包公司,进入 Facebook,疑似签证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但如今,才过去一年半,就发生了悲剧,很可能还是与签证有关。

  硅谷巨头程序员也不好当

  高福利、扁平化管理,Work life balance……这可能是提到硅谷互联网科技公司时,外界常有的印象。

  但即便在 Google、Facebook 这样的明星公司,也并非完全就高薪在手,享受着花园洋房和四季阳光,有着惬意的生活。

  实际上,身在美国的程序员,也并不轻松。PIP 制度,就是悬在外国雇员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PIP,全称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即绩效提升计划。公司会要求被 PIP 的雇员在一段时间内提高表现,如果不能达到标准,就会被炒掉。而实际上,这一标准一般都无法达到,PIP 也就成了解雇员工的“潜规则”。

  对于外国雇员来说,大部分拿的是 H1B 签证(工作签证),一旦因 PIP 被开掉,就会失去在美国的合法身份,必须尽快离境,面临不得不回国的情况。

  据悉,亚马逊每年都会有两次大规模的员工绩效评估,绩效在后 10% 的员工都有可能被 PIP。而一直标榜人性化的 Facebook,每年被 PIP 的员工数量也达到了 10% 以上。

  2016 年,就有一位年轻的华裔工程师,因与上司不合,入职亚马逊三个月就被 PIP,迫于压力跳楼轻生。

  在 Qin Chen 事件发生后,不少评论就将“罪魁祸首”指向了 PIP。

  并且像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虽然宣传 work life balance,没有强制规定 996,但全明星环境中,同事之间的竞争压力甚至比制度压力还要令人难以自我缓解。

  公开表达自己有抑郁症状的 Facebook 员工,不在少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895765

  此外,也有不少网友提到了硅谷华人圈子的弊病。

  硅谷的华人圈并不大,并且攀比之风严重,比教育背景,比公司规模,比薪资待遇……“Package 年薪打包价”成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

  华人不如印度码农团结也并非秘密。之前就有硅谷段子说,一个公司有两个华人,最后一个会把另一个搞走。但如果一个公司有两个印度人,最后就都会变印度人。

  “华人应该还是要多互相帮助。”

  如此种种,焦虑在生活中似乎难以避免。许多人被高收入带来的虚荣感影响,即使承受极大的压力,也不愿意离开残酷的环境,换一份轻松的工作。

  但没有什么高于生死

  不管怎样,都没有什么比一个生命的逝去,更让人痛惜。

  或许逝者已矣,我们唯一希望的就是悲剧不再发生。

  如果受到工作压力的严重困扰,要及时寻求外界帮助,比如心理辅导。不要把压力全部扛在身上。大厂内部,几乎都有面向员工的心理咨询服务。即便它不能帮人解除工作的困境,也依然可以提供一个疏解压力的渠道。

  一面调整心理状态,一面去找工作的突破口:就算不能换组,离职也可以想办法挂靠 H1B,甚至临时申请去读书,也是留在美国的办法。方法总比困难多,竞争激烈的独木桥成长都过来了,成年人的工作,不应如斯悲观。

  即便真的留不下,回国吧。Facebook 出身,哪里不能去?生还有很多可能性,你说呢?

来自:
量子位(ID:QbitAI)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