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纪录片《行星》|| 地球和火星姐妹俩

  《行星》The Planets 是 BBC 于 2019 年上映的一部讲述太阳系行星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英国版本,由 Brian Cox 教授讲解演示;而其美国版本,由 Zachary Quinto 教授展示。其初次放映,是 2019 年 5 月 28 日,于 BBC 2 台播出。

  上一次,大家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行星》的第一集:A Moment in the Sun(沐浴阳光)。在第一集中,我们通过将其它类地行星与地球作比较,分析了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木星的卫星木卫六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这一次,我们继续跟着 Brian Cox 教授,借助最新的科学探测手段,通过分析比较,来更深入地认识地球的好姐妹——火星

  火星,是距离地球第二近的行星,其公转轨道半长轴大约 1.524 天文单位,近日点 1.382 天文单位,远日点 1.666 天文单位。在很多的描述中,火星都与地球一样,位于“宜居带”之内。

  但是如今我们知道,火星是一个寒冷、荒凉的世界。

  大家都是爱科学的人,不管是根据牛顿的力学定律,还是根据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亦或者是佛系青年们的佛学因果论,都向我们阐释了一个道理——凡是事物的变动,都是有原因的。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明明处于宜居带之内的、被人们寄予厚望、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变成了一个死寂的荒漠呢?(至少不会是人性的扭曲或者道德的沦丧。)

  借用 Cox 教授的话:“在这荒凉的尘土下,掩藏的,是往日的伤疤。”

  人类对火星非常感兴趣,可能揭别人的伤疤确实有着难以言说的乐趣吧,所以人类发射了非常多的探测器,前往火星,有些失败了,但很多都成功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火星自古以来就非常让人着迷。

  因为是行星,所以它在天球上的位置,相对于绝大部分的星星来说,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参考系选取的问题——但是古人觉得这非常神奇。所以中国古人将火星称为“荧惑”,荧荧如火的惑星。而西方人哥白尼,更是在长久的宗教压迫后,以火星运行轨迹的特殊为契机,提出了日心说。

  后来,我们都知道,火星人作为入侵地球次数最多、规模最大且总是死得非常憋屈的外星人,长期活跃在各类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甚至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比如集成灶,也会冠上这种外星人的名字。(不是广告)

  所以大家看到了,人类刚一进入宇航时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火星探索。直到今天,我们对于火星的热情,也没有丝毫减退。


海盗 1 号着陆器(Viking1)第一个成功从火星地表传回信号,表情包收好。

  过去是因为怀疑有火星人,现在,则是我们越来越发现,火星虽然一片死寂,但是火星,似乎并非一直如此。


火星地形图(USGS,2014)

  借助大量探测器形成的数据,科学家们绘制了火星的地形图。就算没有专业地质学家的眼光,我们也能看出来,在这张图上,是有很多类似河床的谷地。

  甚至还有河口三角洲。


Eberswalde 撞击坑里的三角洲,由 Mars Global Surveyor 探测器拍摄

  而在南纬 45 度,西经 340 度附近,有一片很大的区域,被称为“诺亚大陆”(Noachis Terra),整片大陆,都充满了被流体冲刷,剥蚀的痕迹。

  基于这些发现,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几乎都以找水作为主要任务目标。

  2011 年 11 月 26 日,著名的地面探测器,火星车“好奇号”(Curiosity),发射,并于 2012 年 8 月 6 日成功着陆。它的着陆地点被设计在 Gale 撞击坑——这里还可能是一个干涸的湖泊。

  纪录片用动画结合实际录像的模式,为我们展现了好奇号极端酷炫的着陆过程。

  首先,好奇号很传统地进行“升力再入”,也就是顶着个烧蚀剂盖子一路冲进去,一边下降,一边靠阻力和升力降低速度,以获得能安全打开降落伞的速度。烧蚀剂的盖子,则防止探测器过热。

  随后,打开降落伞,借助火星的大气层进行减速。

  速度慢下来之后,之前用于再入大气层的烧蚀剂盖子,就成了累赘,于是探测器抛弃了它。

  然而,火星大气层非常稀薄,降落伞并不能将着陆器的速度降低到足够低。之前的勇气号和机遇号,是给外壳充气,在地面上弹跳减速。然而好奇号,要搞点更高端的方法——点燃火箭

  这个机构叫做天空吊车(Sky-Hurricane),就像吊车一样,将火星车轻轻放在地面上——未来,人类如果要建设火星基地,少不了这种精准的吊装技术。

  停留几秒,确认火星车已经安全落地之后,天空吊车切断缆绳,自行坠毁。

  好奇号火星车,安全落地。

  大家一定要去看纪录片本体——这简直太刺激了。

  着陆之后,好奇号展开了自己的机械臂。好奇号的机械臂非常灵活,用于执行各种各样的科学任务。好奇号自身,更是一台价值 25 亿美刀的移动化学实验室。

  上一次,我们还说过,好奇号是个自拍狂魔。

  好奇号在 Gale 撞击坑里慢慢探索,他看到了被水流冲刷出来的砾石,明显有磨圆和分选的过程。

  61 天之后,他采集了第一份,火星土壤样品

  倒进分析仪器,去进行分析。

  分析发现,尽管火星的土壤看起来非常干燥,实际上,这份土壤样品,依然有2%,是由水组成

  火星,曾经比现在,要湿润的多。

  Cox 教授说:在 40 亿年前,火星是水的世界。这颗红色的星球在很久以前,是蓝色的。

  要知道水,在地球上可并不少见。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在 40 亿年前,火星长什么样子,你只要找一个足够荒凉的,不怎么长草的湖边或者海边,环顾四周——火星那个时候,就长这样子。没错,不需要去埃隆马斯克那里掏火星船票钱。

  要知道在笔者小时候,科学家们还天天为火星上那些沟壑到底是不是河流而吵来吵去——如今,火星曾经富含水分,几乎已经是学界的共识了。科学真的是突飞猛进,只要不学习,立刻就落后了。

  水,在地球上促成了拥有无限可能的生命,从此让地球变成了星空下最独特的,你我的故乡。既然过去的火星像地球一样,拥有充足的水分——那么火星人呢?在哪里呢?为什么在之后的 10 亿年中,火星上的水消失了,而地球上却渐渐产生了生命呢?

  地球其实也不容易。

  40 亿年前,地球也拥有海洋——我们所清楚知道的是,那个时候,大气层浓密而富含二氧化碳。看上去可能和如今地狱一般的金星有点像。

  而地球的海洋,则是酸性的。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昔日的地狱变成了如今的天堂?为什么昔日蕴藏一线生机的蓝色火星,变成了荒漠?

  作为一个比较性的命题,我们当然要从双方去找原因。但是地球是一个地质构造活跃的地方,地表的景观不断被板块运动、风化剥蚀、生命活动所重塑,我们没办法在地面上找到答案。Cox 教授告诉我们,可以看月亮。

  月球的地质活动,从数十亿年前,就几乎完全停止了。从那时候开始,太阳系内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大事,在月球上留下的痕迹,都有据可查了。

  通过分析月球上撞击坑的叠加情况,我们可以判断撞击坑之间,发生的相对的时间序列。而通过对历次返回的登月样本定年。我们则可以定出相应撞击坑的年代的绝对值,进而反推所有撞击坑的精确年代。


Cox 教授在讲解撞击坑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在火星。研究发现,火星的撞击坑形成年代,有一个峰值,大约在38 到 39 亿年前

  这段时间,被称为“晚期大撞击时期”。

  据推算,每平方米的火星表面,落下了 53 吨的物质。

  而这样的“大轰炸“,据模拟计算很可能是因为海王星的轨道,从外向里推移了一点点。

  太阳系是一个整体,整体中的任何成员,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行为。这一点在下一集中会更加集中的体现——而在这一集中,只是略微一提。

  根据月球撞击坑的记载,地球在 39 亿年前,同样经历了晚期大撞击。

  这样的大轰炸,很可能改变了地球和火星姐妹俩未来命运的平衡。

  因为就在这次大轰炸后不久,大约 38 亿年前,地球命运的转折出现了——生命诞生了。地球上的化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生物化学,生命的化学。这个新的分支开始影响地球的整体环境。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在火星大气层进行大气刹车的艺术想象图

  2006 年 3 月 10 日,MRO 探测器,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对火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勘探。它飞行了超过 6 万圈轨道,对 99% 以上的火星地表,进行了测绘。有了很多美丽,或惊人的发现。他看到了极地的雪崩、火星上变幻的沙丘以及随火星季节变化的沙流——甚至也许是流动的液态水。

  接着,在 Eridania 盆地,MRO 发现了一些神奇的东西。

  400 米厚的矿物沉积物。

  这种东西,在地球上,通常出现在一个这样的地方——

  深海热液区

  这是我们目前猜想的,地球生物两大可能的起源地之一。这也就是说,火星曾经也拥有与地球生命起源时,非常非常类似的环境。

  又过了很久,到了 35 亿年前,火星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寒冷的季节。之前我们曾经提到的奔流在诺亚大陆上的洪水,渐渐被冰封起来。但是在相近的年代,火星的火山活动开始变得剧烈起来。炽热的火山熔岩融化了冻结起来的冰雪,引发了一场灾难性的洪水。

  这是一场极端大规模的洪水,就算在整个太阳系的历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的盛事。

  这些冰川融水,从高山上奔流而下,创造了整个太阳系,最大的瀑布。落差达到 4 千米,350 立方千米的水,从这里流过!而这样的一次洪水爆发,持续了仅仅几周。

  洪水消退,这座前无古人,后…恐怕也无来者的瀑布,消失了。

  留下一座,到现在为止依然是太阳系最大的峡谷——水手峡谷(Valles Marineris)


 

  火星曾经具有如此发达、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水系,这些水为什么就没了呢?

  这个答案,要找一个反面去看。

  我们如今知道,地球,有一个磁层保护我们。插播广告:欢迎报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专业,和笔者一起学习和研究磁层物理嘿嘿!(被领导拖走)

  站在地面上,我们对磁层最直观和最美丽的印象,就是极光。


Cox 教授在看极光,兴奋的搓手手。

  简单地说,太阳辐射,每天将地球大气层的粒子电离、加速、发送到外太空去。但是这些粒子——包括一部分太阳风里的粒子,被地球的磁层束缚住无法逃脱。最后,被磁层从地球的南北磁极发射回来。这些相对高能的粒子,轰击在中性的大气层粒子上,就会激发出极光。这些绿色的,是氧原子 557.7 纳米波长的极光。如果你对极光感兴趣,也可以报考空间物理……

  因此从结果上看,地球的大气层,很难被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剥离掉。

  这样的保护罩,火星曾经也有。这种保护罩由行星内部液态的核所产生。这种产生的过程,被称为“地核发电机”过程。地球的核心非常活跃,因此拥有强有力的保护罩。但是火星——

  火星太小了,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 0.107 倍,不到九分之一。所以它的核心,很快就冷却了。火星的磁场保护罩,也随着火星核心的冷却而消失。

  从那个时候开始,火星无法再保护自己的大气层,只能任由太阳宰割。这其中,水的主要成分氢H,作为最轻的原子,非常容易从大气层逃逸出去。于是,很多蒸发进大气层的水,再也没有回到过火星地面。

  一天天、一年年。漫长的岁月之后,火星,变成了一片干旱寒冷的荒漠。

  火星,因为质量太小,规模太小,而早夭。

  后来,地球,开始了太阳系内,生命的独唱。

  地球和火星,简单地看,犹如姐妹一般,非常相似。但是因为规模的差距,走上陌路。

  火星,因为某种机制,质量太小,他的“发电机”过早地关闭,生命来不及产生,就失去了所需的条件。

  而地球,同样因为某种机制,拥有了足够的质量,拥有了稳定而强大的磁场保护,最终诞生了我们,而后开始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如何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我相信读到这里的朋友,都是热爱科学的,那么在《行星》的下一集开始之前,我们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机制?会让两个相邻的行星,拥有如此不同的质量?最终导向不同的结局?

  这是何等强大的力量,何等决定性的力量。

  而我们,正要去解开这些,伟大的谜题。

来自: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ID:dizhidiqiusuo)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