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云指容器云,原生意味着开箱即用,不用额外定制开发。以 Docker 技术为起点,Kubernetes 为容器编排工具的趋势兴起,在满足最初的虚拟化需求后,云原生将是云厂商的下一步。
做最好的 Kubernetes 管理平台,还是打造行业最好的 Kubernetes,这是摆在容器公司眼前的两条现实路径,前者寡而后者众。
“有人去做 AI,有人要做 DevOps,有的做定制,还有的倒闭了”,Rancher 大中华区总经理秦小康如此描述当下的行业现状。容器厂商一边创新,一边分化,也是技术于商业的正常演进。
2019 年云栖大会期间,Rancher 和阿里云在容器领域合作再度升级,Rancher v2.3 及之后产品将集成阿里云开放云原生应用中心(Cloud Native App Hub),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容器应用一键部署。另一方面,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2.0 全新升级,其中云原生混合云架构也相应增加了对 Rancher 的支持。
就双方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容器领域的进展等话题,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采访了秦小康和阿里云容器服务研发总监易立。
容器重塑企业应用开发流程
容器技术的沃土是金融领域,所有的金融业务都有一个特性,在某一个时间业务量会集中爆发,所以需要马上在公有云上扩展资源,这种秒杀需求最初来自于运维部门,IT 资源的弹性扩展是公有云的强项,消耗这些资源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把应用部署在容器上,这是容器在企业应用场景的起点。
随之 IT 开发人员发现,使用容器开发不需占用太多资源,而且部署、打包快,开发测试人员不用再额外部署环境,落实了 CI/CD(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比虚拟机时代的 CI/CD、DevOps 效率都要高。
“有一个客户跟我讲,在没有容器的年代,只有代码的改变才能触发重新编译,现在容器年代,改变一个配置项,给系统增加个容器,都会触发代码的重新架构,不用再去手工参与,就能把 CI/CD 系统真正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些东西让企业发生了改变”,秦小康表示。
阿里云容器服务研发总监易立
易立补充道,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普及,整个行业对创新的速度、效率要求越发提升,所有企业都已经把技术的能力变成它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企业都需要能快速迭代,低成本试错,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在这个大趋势之下就要求研发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能够快速将业务上线的技术,包括整个应用架构从单体变成了微服务架构,从传统瀑布式开发方式变成了 DevOps,此时大家都遇到一些共同的挑战,当开始微服务之后,无论分布式应用的开发、部署、运维,都变得非常复杂。
在很早之前业内就提出了 DevOps 的概念,但从来没有落地。因为开发人员讲的 DevOps 和运维人员讲的 DevOps 实际上是两件事。
“容器出现恰好是顺应时代的一个选择,它使得应用开发的效率提高,本地开发、本地测试,包括应用的分发、应用的自动化运维、标准化的交付,在不同的环境迁移变得如此简单。开发效率是以前的十倍,交付效率是以前的三倍”,易立表示。
雷锋网了解到,阿里集团在七年之前选择开始走容器化路线,当时与后来的 Docker 没有直接关系,采用阿里自研平台,其后容器镜像成为应用打包的标准格式,Kubernetes 成为资源调度、应用交付的事实标准。
“之后更妙的事情发生了,整个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应用层在上层做抽象,云厂商把底层做的更加原生、更加灵活、更加具备弹性、更高可用,技术进化的速度又加快,新的计算框架比如 Kubeflow、Service Mesh 持续地在成长”,易立感慨道。
Rancher 大中华区总经理秦小康
Rancher 的定位
“我们现在将自己定位 Kubernetes 管理平台。和容器领域所有的公司都不一样,其他的公司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打造行业最好的 Kubernetes,每个人做出一个东西来,希望自己是最好的 Kubernetes”,秦小康表示。
从厂商的角度,当然希望客户只使用自家的 Kubernetes,但是不同业务和不同部门的需求差异化,一个企业内部至少会有两个以上的 Kubernetes 集群同时存在,而且有可能一部分在公有云,一部分在私有云。
运维人员、开发测试人员的管理难度变大,技术选型路线也不完全相同,甚至可能互相之间还有竞争,不能互联互通,就意味着出现新的烟囱式 IT 架构,这和容器诞生的初衷相悖。
容器领域大小厂商众多,国外的 AWS,微软、谷歌等,国内的阿里、腾讯、华为等,都在做“最好的 Kubernetes”,举个简单的例子,阿里肯定不会同意 AWS 纳管自己的 Kubernetes,而 AWS 也没有主动意愿费力不讨好,如何找到一个稳定可靠的第三方做 Kubernetes 的管理平台,成为大厂的共同考量。
Rancher 2.3 集成阿里云 App Hub
Rancher 是目前业界唯一一家与所有领先云提供商(阿里云、AWS、腾讯云、华为云、平安云、Azure、谷歌云等等)达成合作、支持其托管的 Kubernetes 集群的企业级开源 Kubernetes 管理平台。
这意味着客户可以通过 Rancher 把容器集群部署任何一个云上或者云上的 Kubernetes,并且可以获得统一界面上的统一管理,提供安全、稳定性、界面认证、监控日志功能,包括 Kubernetes 版本的升级,回退等。
“技术锁定(lock-in)是客户竭力避免、但很多供应商出于利益想要实现的东西。但 Rancher 希望为客户提供尽量多元开放的选择。这是国内外大多其他容器和 Kubernetes 管理平台都做不到的,因为他们都想尽量塞给客户一个‘全家桶’并且因闭源而增加客户后期迁移或改变选择的难度,”秦小康表示。
目前来看,Rancher 的定位可以说是成功的。2019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 161%,客户数量增长 52%,此外,Rancher 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增长了 300%,截至 2019 年年中,其在中国拥有 1.67 万的企业部署,并已有超过 120 家付费企业客户。
今年 7 月 29 日,Rancher 公布了新一轮 2500 万美元C轮融资,投资人中既有原A轮及B轮投资人,也有新投资人进入,说明投资人认可 Rancher 如此的战略定位及打法。
与阿里直接竞争又合作
Rancher 并不是没有自己的 Kubernetes 集群,在某种程度上,Rancher 和阿里云确实是直接的竞争关系。
专有云和公共云的产品形态决定了产品实现不一样,阿里云的专有云有两个大版本,一个是企业版,一个是敏捷 PaaS 版,企业版和公共云架构一致,弹性是公共云最大的强项,建立在公共云之上的容器如何发挥出最大能力是主要挑战。
在敏捷版上,容器厂商要对接用户自己的基础设施和 IT 的运维的流程、IT 治理的策略,意味着在定制化和现有系统集成的灵活性上要做更多设计,同时也要在一些可服务管理性等这些方面做额外工作。
专有云是云的私有化部署,这和 Rancher 所做的事情类似。对此,秦小康是这么解释的:“在专有云这个领域,如果一个客户能够有多集群管理能力,而且又能够运用到阿里在这么多年积累出来的中间件能力,这个企业能真正自己解决问题。而任何企业只上一个容器平台,或者企业想把阿里的中间件的能力移植到自身企业环境里面,没有下面的支撑也非常困难,成本也很高,所以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做了点工作,以及未来我们有更大更深入的合作。”
易立也表示,阿里云与 Rancher 在有些领域确实有重合,但是绝大多数领域还是一个共赢的过程,因为其基本商业模式并不冲突。
Rancher 和容器的下一步
“Rancher 最早做 Docker 管理,后来做 Kubernetes 分发版,再后来做 Kubernetes 管理平台,今天我们觉得做 Kubernetes 分发版没有前途”,秦小康给出了他的判断。
“Kubernetes 分发版也有很大的公司在做,比如红帽 Openshift,红帽内部把 Rancher 当成最大竞争对手,但它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亚马逊的 EKS 和阿里的 ACK 等,Rancher 如果还做 Kubernetes 分发版,就是跟所有人竞争。”
如果企业需求仅仅是做一个单独私有容器云,Rancher 和其他容器厂商的区别并不大,但只要当客户的需求演进到混合容器云,需要与阿里云等容器云厂商对接,Rancher 的优势即刻显现。
Rancher 认为容器的下一步是 Micro PaaS,他们于今年 5 月推出了可以在任何符合标准的 Kubernetes 集群上使用的 Micro PaaS 平台 Rio。
Rancher 的管理平台已经实现多集群管理,同时 Rancher 认为多集群容器需要更细颗粒度的管理,Micro PaaS 可以实现不单在多个 Kubernetes 上,甚至在一个 Kubernetes 上多个容器里可以重新装一个 Rancher 产品。
“即使企业一个部门用一个开发平台,但是由于多租户的原因,两个部门因为安全原因绝对不能互通,但在容器中的应用性质是一样的,上面要独立的环境。Rancher 可以在它的一个容器里再开出一个集群来独占。我们的概念尽管领先,也有不错的市场位置,但是现在的技术工具演进这么快,不可能在一个技术一个位置上躺着吃一辈子,所以基本上一年左右两年左右就得革命”,秦小康解释道。
客户的关注点正越来越多地从基础设施层向上转变到至 Kubernetes 管理层,这将是未来 10 年企业 IT 领域最大的机遇,Rancher 联合创始人及 CEO 梁胜预判容器行业的未来。
Rancher 意为“牧场主”,因为计算资源常被称为“牛”,在云原生的大潮中,容器领域需要更多的“牧牛人”。
来自:
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