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硕
不少经典的电影作品,都拍出了三部曲,《教父》《指环王》《无间道》,个个都是传奇。医学史上能拍出三部曲还不拖沓的传奇,奇点糕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 HER2 乳腺癌的故事。
第一部曲,当然是曲妥珠单抗十七年磨一剑的故事,而且这片子还得不断出续集。上个月揭晓的 2019 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就颁给了在研发曲妥珠单抗中,厥功至伟的三位科学家。“诺奖风向标”的认可,不出镜能行?
不知道三位大佬将来能不能拿诺奖……
而第二部曲,则是经历史诗级逆转突出重围的帕妥珠单抗。它的“第三者插足”,让曲妥珠单抗+化疗的经典方案,变成了 HER2 双靶向单抗+化疗,从而横扫了 HER2 乳腺癌治疗的三大板块:晚期、辅助和新辅助。
至于第三部曲,就是恩美曲妥珠单抗,也就是T-DM1 了,它可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啊。HER2 靶向治疗,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兵种的作战团队,但跟曲妥珠单抗一脉相承的T-DM1,现在应该是续写传奇最有力的人选。
出招、拆招和破招
癌症这个对手,简直就是电影里的完美反派。抗癌药物取得大胜的场面不多见,倒是癌细胞反制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各种招数,汇编起来完全可以出一本武林秘籍了。强如曲妥珠单抗也不例外,它能出招,HER2 乳腺癌就能拆招。
癌细胞可以逃避单抗介导的免疫杀伤,或者是让 HER2 下游信号通路和性激素等通路“随机应变”;HER2 本身的结构改变,导致单抗结合困难、甚至 HER2 直接壁虎断尾切掉细胞外片段,细胞内片段却仍然能助推癌细胞增殖……
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机制,说实话还没被彻底阐明呢。图片来源: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拆招套路这么多,癌细胞是不是个个都去过侠客岛进修啊?但很多医生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对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的患者,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仍然能带来临床获益。
换句话说,癌细胞耐药归耐药,却无法完全逃离靶向药的打击范围,而且这并不是 HER2 的专利,在肺癌当中对 HER2 同一家族的 EGFR 靶向治疗时,也有类似的情况。患者往往认为靶向药耐药就得停药,这可真的错了。
在耐药机制当中,结合位点的改变,一般是导致靶向治疗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比如上面那个学名 p95HER2 的“壁虎断尾”,在 HER2 乳腺癌中就相当常见,此外还有Δ16HER2 和 MUC4 等相对少见的改变。
看左下角,对,P95 那里就是壁虎断尾。图片来源:NEJM
而作为基于曲妥珠单抗的抗体偶联药物,T-DM1 的精准投递和内部爆破,依靠的就是单抗捕捉目标。只要不出现 p95HER2 这类的变化,结合位点还在,理论上它就能见效,并不会受到信号通路变化等耐药机制的明显影响。
机制上的可用是一方面,临床上的迫切需求,则是T-DM1 来给 HER2 乳腺癌破招,辅助曲妥珠单抗这些前辈的另一大原因。
曲妥珠单抗不仅大幅延长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也让早期患者显著获益。几项辅助治疗的长期随访数据就显示,早期患者癌症 10 年不复发的比例已经在 70%左右,新辅助治疗的应用,更进一步降低了复发风险。
但风险毕竟还没有降到0,不是吗?从现实数据来看,治疗后再复发转移的 HER2 乳腺癌,目前在所有的转移性HER2乳腺癌患者中,占到的比例超过一半,而且比确诊时就转移的更凶险,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偏短。
更凶残的癌症,就需要更强力的治疗手段,这算是T-DM1 与生俱来的使命。但为了完成这项使命,T-DM1 却足足经历了十六年的磨练。
万箭齐发,错了,万药齐发!图片来源:Pixabay
探索,就要勇攀高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发,其实一点都不容易,毕竟起点越高,继续往上攀登就越困难。超越一种经典如曲妥珠单抗的药物,谈何容易呢?但 1998 年,曲妥珠单抗获批的第二天,T-DM1 的研发就开始了。
在参与了 HER2 三部曲的著名科学家 Mark Sliwkowski 看来,这种永不止步的态度,其实并不容易。“研发T-DM1 的想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大力支持,因为那时候,我们基因泰克都不是一家做抗癌药物的公司啊。”
“HER2 的团队本来就小而精,而且大家还为了曲妥珠单抗的获批奔忙,适应症申请、专家会议讨论、配套的检测诊断……但就像研发曲妥珠单抗的时候一样,我们在T-DM1 的研发上,最终也破除了那些质疑。”
Mark Sliwkowski 和同事们都深知,曲妥珠单抗当时并不能“治愈”晚期乳腺癌患者,第一项取得成功的临床 III 期试验中,只有 50% 的患者响应了治疗。作为 HER2 乳腺癌治疗探索的先锋,他们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还真的早了点。
说起来,基因泰克的团队研究起步基础还真不错,比如 HER2 这个好靶点,源源不断、供应以公斤论的抗体,还有来自外援的连接子技术、毒理学家在预防副作用上的全程咨询。但就算有这些打底,谜题也要一个个去破解。
比如药物和抗体的比例问题,一个抗体上搭载的药物是多了好,还是少了好?在抗体偶联药物的新世界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出现过头天晚上治疗的小鼠,第二天全部被过强的副作用毒死的事……
四年之后,Mark Sliwkowski 和同事们以为,他们已经摸到了成功的门槛。但早期连接子的不稳定性,却导致了动物实验里,劈头浇下的一盆冷水:第一版的抗体偶联药,连临床试验的考试资格都没拿到。
这种时候需要的,就是咬紧牙关不放弃,收拾炉灶从头再来。2006 年,改用第二代连接子技术的T-DM1 终于诞生,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又是七年苦战后,T-DM1 才获得 FDA 的批准上市。
十六年、十七年、二十年,三部曲拍摄都不容易啊。图片来源:Pixabay
HER2 传奇的第三部曲,到底谱写了怎样的辉煌呢?
我是新锐,专打精锐
T-DM1 目前有两大适应症,用《亮剑》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它打的可都是精锐。
第一项适应症,当然是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它的范围不仅包括一线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还有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完成后 6 个月内,就出现复发的患者。EMILIA 试验的成功,让T-DM1 在二线治疗站稳了脚跟。
对比 HER2 靶向药拉帕替尼+化疗的方案,T-DM1 单药治疗,不仅延长了总体生存期(OS)5.8 个月,还让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 57% 降到了 41%,这使T-DM1 成为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推荐的二线治疗首选用药。
T-DM1 的成功,结果就是直接把对手打降级了。图片来源:Lancet Oncology
在二线以后的继续治疗当中,T-DM1 同样是一把好手,对比曲妥珠单抗+化疗、曲妥珠+内分泌治疗、曲妥珠+拉帕替尼、单独化疗等多种方案,都体现了明显的生存期优势。
稍显遗憾的是,T-DM1 没能在一线治疗上,显著超越曲妥珠+化疗的经典方案,不过突破 50 个月的总体生存期,仍然让T-DM1 被列入了 NCCN 指南推荐的晚期一线治疗方案之列,主要用于不适合紫杉醇类化疗的患者。
而T-DM1 的第二项的适应症,也就是辅助治疗,却还得先从新辅助治疗说起。当前在 HER2 乳腺癌的治疗上,新辅助+手术+辅助的体系已经成熟,曲妥珠单抗会全程参与,但不同患者的预后,肯定是有所差别的。
长期随访显示,新辅助治疗后残余的肿瘤越多,患者的预后就越差。而在 HER2 乳腺癌患者当中,至少 40% 不能在新辅助治疗后,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这些患者 5 年内的复发风险不低于 20%,少数风险甚至接近 80%!
癌症的复发风险,当然是降到越低越好。在针对这些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余肿瘤患者的 KATHERINE 试验中,T-DM1 终于在辅助治疗上,体现了自己“比靶向更强力”的一面。
T-DM1 组患者辅助治疗后 3 年内,无侵袭性癌生存率(iDFS)达到 88.3%,对比曲妥珠单抗单药组的 77%,患者出现侵袭性乳腺癌或死亡的风险,相对下降了 50%!这个好成绩,让T-DM1 在今年拿到了 FDA 的第二项适应症批准。
要是再配合上在新辅助治疗表现出色的帕妥珠+曲妥珠+化疗方案,T-DM1 的成绩单,可能还会更好看。别看用了这么多年,HER2 抗体类靶向药们的团队作战,其实才刚刚开始呢,好戏可能还在后头。
像每一种踌躇满志的抗癌新药一样,T-DM1 还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比如在乳腺癌中与免疫治疗联手。跨出乳腺癌,在多癌种中进行的 HER2 篮子试验,T-DM1 更是取得了 44% 的初步客观缓解率,前景相当不错。
而且这些成就,一点都不虚无缥缈,因为T-DM1 正式登陆中国的日子已经不远啦。话说恩美曲妥珠单抗这个译名,还挺信达雅的,恩惠加美丽?毕竟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的新希望,这么起名,好像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