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生命最后一刻,他抬手指向天空

  来源:《中国航天报》,文:代振莹沈睿

  10 月 9 日,上海,天气阴。

  能容纳千人的殡仪馆礼堂,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用户单位领导来了,协作单位合作伙伴来了,并肩战斗的同事、晚辈来了,一起送他们的老战友、老同事、老领导魏锺铨最后一程。

  我国著名卫星专家,我国静止气象卫星、雷达遥感卫星的开拓者魏锺铨同志,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期间,于 10 月 3 日 20 时 58 分,溘然长逝,将生命的最后一刻奉献给了他一生挚爱的航天事业,享年 81 岁。


魏锺铨在工作中

  最后的时光仍在工作中

  “趁着还能干得动,就再干两年。”这是魏锺铨近些年来常说的一句话。

  9 月 12 日在北京参加了卫星出厂评审会,19 日在太原参加卫星加注评审会,29 日再赴太原,参加即将发射的火箭的加注及转场评审会。就在这第三次出差时,他的身体开始“抗议”了。

  “最近太原气温骤降,路途又太奔波,您还是在上海参加视频会吧,不要去发射场了。”作为曾经的主任设计师、现在的总设计师,陈筠力曾苦劝魏总。今年是卫星发射的“大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任务艰巨,魏锺铨担任工程总师的项目就有多颗卫星要发射,每颗星都至少有 3 次他需要参加的会议。

  “这次发射非同寻常,我要去给星箭试验队加加油、鼓鼓劲!”拗不过魏总,陈筠力只好和他约定了,等他回来,10 月 7 日一起商讨未来的卫星规划。

  其实魏锺铨年事已高,不需要再被安排工作,但他常常主动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周一,项目办都会把一周安排送到魏总手中,有时型号忙,他基本是一周一次甚至两次出差,最近一两年出差才相对少了一些。

  希望魏总少出差的不仅是同事们。就在 9 月中旬去北京出差期间,魏锺铨的夫人姚增辉也刚动了手术。夫人喜欢出门走走,魏锺铨却总没时间陪,他说,让我在干得动的时候多干些工作,等干不动了再陪你游山玩水。

  去太原之前,夫人和女儿都劝他,身体状况不好,能不去就不去了。但他却说:“我现在身体还可以,这颗星有特别的意义,可能就是我最后一次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

  9 月 30 日凌晨,刚到太原不久的魏锺铨突发急症,被送至医院治疗。3 天时间里,病情急转直下,不幸于 10 月 3 日晚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他多次勉力抬起手,指向天空的方向……

  叱咤“风云” 在挫折中前行

  “自主创新,艰苦奋斗,严慎细实,大力协同,和谐共赢。”八院 509 所总体研究室的墙上,挂着魏锺铨亲手书写的 20 个字,他也是用自己的一生在诠释这几个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将有限的人生投入到不断开拓中国应用卫星新疆域的伟大实践之中。

  1982 年,立足气象卫星发展的需要,魏锺铨投入到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研制中。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定点观测”能力可以与“全球扫描”的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这也得到了当时航天部和用户机关的支持。卫星立项后,他担任该卫星总设计师。

  当时,世界上能够自主研制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只有少数几个,难度可想而知。魏锺铨提出,充分利用东方红二号卫星的成熟技术和成熟产品,以自旋稳定方式获取高质量云图的技术途径,他主持并带领团队完成了相应的关键技术攻关。

  但世事无常,经过 12 年的艰苦奋斗,1994 年,风云二号 01 星被运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在发射前夕,卫星突然起火燃烧,卫星毁了,魏锺铨被同事从事故现场救了出来。

  於伟民总师和陈建新总指挥都经历了那次事故。“当时,大家都蒙了。但是魏总却激励大家,他说,叫苦和发牢骚也不能降低哪怕一点困难的程度,还不如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工作,证明存在的价值。看到魏总,大家的干劲又回来了。”

  在魏锺铨的带领下,型号线上的科技人员迅速振作起来,许多受伤人员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也一起参与进来,分析事故原因。

  大家很快准确定位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控制措施。诸如加注后燃料的危险性、防静电控制温度湿度等现在看来的“常识”,就是在这次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这些也成为了中国航天日后的宝贵财富。

  事故过后,魏锺铨作为型号顾问,继续和大家投入到第二颗风云二号卫星的研制工作中。经过 3 年的努力拼搏,1997 年 6 月 12 日,我国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进入距离地球 36000 公里的赤道上空,填补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研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和亚洲周边国家地区的气象预报、云图发送以及减灾救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回忆起来,魏锺铨说,风云二号的曲折是科学探索路上的曲折,也与当时的工业基础和我们对一些技术问题认识有关。

  “关键是我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深刻认识其中的原因和深层次的东西,进一步吃透技术,举一反三,为以后每一次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他这样说。


陪同参观

  情系遥感勇当拓荒人

  62 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职业生涯的终结。但对于魏锺铨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这个年纪,他担任了遥感卫星一号的总设计师。

  早在 1988 年,一项有效载荷攻关课题就被列入我国“863”计划中的重大项目。这是魏锺铨用战略的眼光努力寻求的突破。

  彼时,卫星遥感技术在世界上正迅速崛起,多个国家已经有了大的突破。干了数十年的卫星,他深刻认识到,前瞻性和领先一步对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使我国遥感卫星跻身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前列。

  其间,研制团队想在国际上寻求合作,找了相关国家、企业,却都被干预、拒绝。这让魏锺铨认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逼着自己搞出自己的核心技术。

  起步之初,大家都不看好这个项目。一来,八院并非传统卫星研制单位,卫星抓总能力优势不够突出;二来,载荷单位也是新加入航天阵营,对于卫星应用了解甚少。

  魏锺铨主动上门协调各国内优势载荷单位,虚心请教专业领域知识;积极对接用户单位,满足用户需求,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协调能力赢得广泛的支持和信任。他提出了技术上不同于国外卫星的研制方案,找对了路径;并依靠自己卓越的数学功底和学习能力不断减小算法的误差,终于开辟出中国又一个全新的应用卫星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就这样,卸任风云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后,魏锺铨瞄准中国应用卫星一个完全空白的领域,带领一群没有多少工程经验的卫星总体、分系统研制团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雷达卫星研制之路。

  2006 年 4 月 27 日,遥感卫星一号历经 7 年研制,在太原卫星中心成功发射并稳定在轨运行,填补了国内遥感领域的空白,这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遥感卫星,是多项新技术的集成,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遥感卫星一号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提供了我国遥感卫星的第一张有效图像。通过图像,救援指挥人员可以分析判断出灾区房屋损毁、山体滑坡,以及唐家山堰塞湖等湖泊淤塞变化受灾情况,以供抢险救灾人员决策参考。

  虚怀若谷以身作则育人才

  时至今日,雷达卫星已呈现系列化发展,从一个卫星型号衍生出多个卫星型号,研制队伍中 5 位总设计师、十几位副总设计师脱颖而出,一批年富力强的科技人员在研制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逐步成为技术上的带头人、型号上的领军人。

  魏锺铨有一句口头禅——“我讲清楚了吗”,他很少追问别人听懂了没有,而是非常谦和地说:“刚才我讲清楚了吗?”年轻人非常愿意跟着他一起研制卫星,因为他总是坚持倾听年轻设计师的意见,不断鼓励大家创新。

  在陈建新的印象中,魏总就像是自家长辈:“年轻时自己‘不知深浅’,经常在会上和魏总‘争一争’,充分发表意见,激动的时候还跳起来过。魏总不但不生气,还非常鼓励我们。”

  范季夏和陈筠力两位总师都视魏锺铨为“领路人”。“魏总精通各方面的业务,总是有新想法新思路新点子,非常好学。”魏锺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身边人,他这样要求别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魏锺铨对大家的要求很高,严格贯彻“严慎细实”,常常连夜给大家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地审阅报告,有时要一直改到凌晨四五点钟。范季夏说自己就是被这样训练出来的。陈筠力还经常凌晨两三点钟接到魏总的电话,“他半夜想起工作上的事情怕忘记了,就会打电话让我记着。”

  虽年逾八旬,魏总心里却是个年轻人,玩微信、玩摄影、请队员吃肯德基。他经常对年轻人说,只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伍,要经常关注最新领域的进展,努力使我们的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还经常敲打科研人员要胸怀大局,放眼长远。

  魏总是个票友,尤其钟爱老生。大家犹记得 2004 年,卫星合练完成后,他当场唱了《失街亭》选段“两国交锋龙虎斗”,赢得满堂喝彩。“管带三军要宽厚,赏罚中公平莫要自由。”而他也是这样做的。

  “有困难的时候愿意承担,有荣誉的时候总想着我们。”不少人都还记得,魏总总是提醒大家一定要记得申报职称,积极申报奖项,主动为大家考虑发展前途,他自己却把这些看得很淡。只有陈筠力看到过魏总把获得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贡献奖的“金质奖章”一直珍藏在身边。

  病床前的生命中最后几天,型号调度张明广陪护着魏总,收拾东西的时候张明广发现床头一张 A4 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魏总的日程规划。即便躺在病床上,魏锺铨依然时刻想着要学习,精神头稍微好点的时候,他问张明广,眼镜带来了吗?雷达专业书带来了吗?

  女儿魏蔚回忆起许多与父亲相处的时光。她说,年幼时,只记得父亲几乎每周都出差,但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魏蔚对父亲的理解并未随着年岁的渐长而加深,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父亲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花白,腿脚也不再轻便,才开始真正试着去了解他,了解他的工作、了解他的成就、了解他的理想、了解他的既往,才终于明白他的甘于寂寞,明白工作本身就能带给他很大快乐,明白当他看到航天人才和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而感到的欣喜。

  一个月前,陈建新最后一次见到魏总,当时陈建新刚刚动了手术。虽然他早已经不在魏总手下干活,但不知道魏总从哪听说了消息,在食堂门前见到他,老爷子叮嘱说,不能因为是小手术就轻视,伤了元气一定要补回来。“由他提携,受他爱护,却从未为他做过什么。悲从心起,泪如雨下。”陈建新在朋友圈写道。

来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ID:cascwx)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