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辽宁发现迅猛龙新种,“迅猛龙”与“伶盗龙”从此彻底分家了?

  作者:廖俊棋

  相信看过《侏罗纪公园》的朋友,对迅猛龙都印象深刻。电影中的迅猛龙是一种凶猛、狡诘且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它的原型,其实是来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盗龙(Velociraptor)”,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盗贼”。也许是为了在电影中凸显这种恐龙的可怕,因此将它的中文名翻译成了“迅猛龙”。


大家心目中熟悉的迅猛龙|《侏罗纪世界》

  不过,就在本月,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邢立达及其合作团队,在《白垩纪研究》发表了一种全新的恐龙,并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迅猛龙”为之名给了它[1],但这里所说的迅猛龙其实属于美颌龙家族,和大家印象里的迅猛龙其实是“两家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美颌龙的辛酸家族史吧。

  美颌龙乃何许龙也?

  美颌龙类(compsognathid)恐龙对许多并非专业恐龙迷的朋友可能比较陌生,但人家其实大有来头,而且跟迅猛龙一样都曾加入过《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的演出。不过电影中的设定其实是来自“三叠原美颌龙”(Procompsognathus triassicus),这是一种来自德国三叠纪的古老恐龙,以前认为它们是美颌龙类的祖先,但后来研究才表明它们和美颌龙没有直接的祖裔关系,只是长得像而已。


躲在玩具之间的美颌龙|《侏罗纪世界:殒落国度》

  而这类恐龙的关系被误会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例如大名鼎鼎的始祖鸟标本中,也曾经有件化石因为没有保存羽毛,而被当成了美颌龙的化石。听到这里你可能有点晕了,这种恐龙究竟多没特色,三番五次被人们认错?

  其实你的这种感受是对的,因为美颌龙类的分类位置其实至今仍有许多争议。目前普遍将其分到原始的虚骨龙类中,这个类群包含许多极具特色的恐龙,例如知名度最高的霸王龙类、尖嘴猴腮被人误会成小偷的窃蛋龙、又胖又懒还有大长爪的怪异素食者镰刀龙、手上只有一根小手指的阿尔瓦雷斯龙类、脚上有着恐怖第二趾的恐爪龙类、以及至今称霸蓝天的鸟类等等,可说是个个身怀绝技。


虚骨龙类中有许多极具识别度的恐龙类群|picbear.org

  但是说到美颌龙类,却会发现他们没有什么明确的特征,与其说是一个类群,它们其实更像是一个分类垃圾桶,只要归不到其他虚骨龙类的小型恐龙都往里面塞


美颌龙家族和人类体型比较,可以看出这个类群都是些小家伙。1.中华龙鸟、2.中华丽羽龙、3.侏罗猎龙、4.华夏颌龙、5.美颌龙|Wikimedia Commons

  目前这个类群中比较有名的种类首当其冲就是美颌龙(Compsognathus),这种恐龙发现的很早,跟始祖鸟一样都来自德国的索罗霍芬 1 亿 5000 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层,因此第一个标本发表至今已经有超过 150 年的历史了[2]。这个标本保存完好,甚至在肚子的胃容物还显示其会以蜥蜴为食[3],而因为其颌部纤长秀丽,因此被命名为美颌龙。除了德国外在法国也有发现比较大的个体,被认为是成体,不过体长也仅有 1.25 米左右。


美颌龙的德国标本|Wikimedia Commons

  从发现以来,这个类群中一直都只有美颌龙一个属种,直到近年在中国、欧洲及南美洲又发现更多类群,才逐渐形成一个家族。其他还包含了如中国的华夏颌龙(Huaxiagnathus)、中华丽羽龙(Sinocalliopteryx)、德国的侏罗猎龙(Juravenator)等,甚至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带羽毛恐龙——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现在也都被归在这个类群之中。中华龙鸟羽毛的发现不只证明美颌龙类可能身上覆盖有羽毛,更是证明鸟类和恐龙演化关系的重要环节


中华龙鸟生态复原图|Wikimedia Commons

  串了门的“迅猛龙”

  这次邢立达等学者报道的美颌龙类新种,发现于中国河北丰宁地区,中文全名为英良迅猛龙(Xunmenglong yingliangis)。属名是用迅猛龙的拼音,代表这种恐龙行动迅速且凶猛,种名则是向提供化石材料的英良自然历史博物馆致敬[1]。


英良迅猛龙复原图|刘毅

  为什么要给一只美颌龙类取一个听上去像恐爪龙或驰龙类的名字呢?作者解释道,伶盗龙(Velociraptor)如果被翻译成迅猛龙的话,只能体现出“Veloci-”这个代表敏捷伶俐的意思,而忽略了“-raptor”这个“盗贼”的意思,因此伶盗龙才是最好的译名,目前也得到普遍认可(但其实 rpator 字面上也有“猛禽”的意思,译为迅猛龙也不足为过,所以随着《侏罗纪公园》的上映而在中国广为流传)。而原本的迅猛龙就变成“无龙认领”的名称,而且这次用的是拼音“Xunmenglong”,与原来迅猛龙的拉丁名不冲突,也不与其他现存类群重复,符合命名法规。所以,这只美颌龙最终“抱得美名归”(不知道从前的迅猛龙迷们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跌眼镜)。

  英良迅猛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化石保存并不完整,主要保存后肢、腰带(骨盆)、以及相关的脊椎部分。从化石以及和相关类群的比对可以推测出这种恐龙的体型非常娇小,仅有 30 厘米左右,即便在小型的美颌龙类中都还是最小的[1],怎么都感觉“萌萌哒”,好像完全没什么凶猛的杀伤力呢。

  那为什么说它迅猛呢?


英良迅猛龙化石标本

  因为从它后肢的比例可以发现,胫骨(小腿部分)明显比股骨(大腿骨)长,代表这种恐龙擅于奔跑。由于化石中虽然缺乏上半身的保存,只能从其他美颌龙类的特征推测,英良迅猛龙应该也有长长的脖子、轻巧的头骨、锐利的目光和小巧尖锐的牙齿,再加上其迅速地奔跑速度,捕猎一些小型猎物应该是所向披靡。但目前这些还只是猜测,需要更多确凿证据来证明。

  根据地层信息可以知道英良迅猛龙虽然同样也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但比辽西的义县组还要古老,是目前亚洲发现最早的美颌龙类,并且正好在发现第一个美颌龙的德国索罗霍芬之后。因此,这只恐龙的发现让我们了解到这个类群在该时期有着更广泛的分布以及在大陆内部移动的关系。此外,它还是该类群中体型最小的,加上一些独特的骨骼特征,也让我们对美颌龙类的相关演化趋势有进一步了解。但由于美颌龙类群在分类以及相关特征上还有许多不明确的部分,因此后续还有很多工作等着古生物学家们来努力发掘并解析。

  对于中国的恐龙迷们来说,“迅猛龙”三个字从今往后已不再是电影里伶盗龙的别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此龙非彼龙”了。

  作者名片:

来自: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