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政务装上AI大脑,平安手里的『王牌』是什么?

  文:王刚 

  2019 年绝对是政务服务“装上”AI 大脑的元年

  如果说,2018 年是我国互联网+政务的开局之年,各地政府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那么 2019 年绝对是政务服务“装上”AI 大脑的元年——用云量激增,AI 建设如火如荼。 

  无论是从国务院自上而下颁布一系列文件来部署工作,还是自下而上涌现出一批应用于政务范畴的新技术,“智慧政务”一下子成为了数字经济的热词。 

  雷锋网注意到,近 20 年来,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娱乐、医疗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了高层次科技创新带来的便捷服务,但政务领域仍是相对慢热。虽然“电子政务”概念已提出多年,但现状仍有很多渠道没有打通,烟囱式的数据壁垒依然高筑。 

  数字经济在中国新经济的风口下,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工作流程亟需与数字技术加以融合,结合互联网与 AI,以提升其科学性、高效性,最终实现便民性。 在内因外因共同驱使之下,政府治理走向智能化是必然的一件事。智慧政务涌起“新蓝海” 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走向深入、“互联网+政务”热潮袭来,各地纷纷建立大数据服务管理局、推出综合办事大厅、试水“最多跑一次”改革……可以看到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做这样一件事:智慧政务。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能做好这件事? 实际上,一方面,政府面临着诸多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治理体系改革需求,市场监管需求等;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 等技术趋于成熟,在政府领域应用渐广,政府的基础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系统都需用新技术更新改造。 

  有数据表明,政府 IT 应用产业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如图),并且其中硬件的占比将逐年下降,各级政府开始注重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的建设,软件占比逐年上升。2017 年政务 IT 应用产业规模为 2157.7 亿,同比增长 12.3%。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政府 IT 应用产业规模将达到 2894.8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0.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此快速的增长,正凸显出政府对智能化的紧迫感,也代表着一些企业将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红利,为政务“出招”、“谋划”,成为智慧政务的先行军。 

  其中,作为已布局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 5 大生态圈的平安,将如何看待这个市场?平安智慧政务的逻辑与优势在何处? 

  谁会懂政府? 

  平安智慧政务事业部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吕东玉表示,做智慧政务,各路玩家各有所长,而平安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对政府的需求吃得更透。 

  从平安集团层面来看,平安有约 180 万员工,5000 多分支机构,在这一与政府体系相似的庞大管理体系中,平安积累出了大量的技术、业务、场景经验,而这与地方政府管理服务需求一拍即合。 

  此外,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智慧政务的很多内容与平安技术在业务的应用上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比如,平安内部基于“先知、先觉、先行”的理念搭建了人工智能决策分析平台,为集团高层提供监测、预警、指挥的服务。这和市长管理城市时实时洞察、预警决策、指挥调度的需求非常类似。 基于此,平安智慧城市总结出了 2+N+C 的政务框架。 

  拆解下来,其中分别包含:

  1. “2”指的是两大产品,其中“全视通·城市智脑”管决策,“办公通·政务工作平台”管协同;
  2. “N”指的是无数个业务,依托平安智慧政务通用平台,支撑政府智慧化转型,比如智慧发改、智慧市场监管、智慧工信、智慧园区、智慧科创、智慧应急等;
  3. “C”指的是智慧政务 C 云,包含了政务大数据平台和政务区块链平台,在政府委办局现有核心系统之上做智能分析和预测模型。

  据了解,这套 2+N+C 框架经过了在实际项目中多次的规划、演变、调整,才逐渐成为今天的体系。 

  在平安看来,智慧城市建设中,平安只是支持的角色,而主体则是各城市委办局。具体到政务领域,政府的核心角色更为突出。 

  此外,平安智慧政务基于已落地成熟的业务板块,抽取通用的工作工具和框架,搭建了三大城市中台,向平安内部团队、委办局及外部供应商输出。依托城市中台,平安各项目团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发业务,而委办局工作人员可在无编程背景的情况下动态建模或调整参数。 

  最后,信息安全保障,也是做智慧政务的刚需。吕东玉强调,平安是一家将安全稳定视为生命的企业,会最大化确保政务“数据安全”、“流程安全”、“结果安全”。 

  差异化打法:仅做科技创新远远不够

  相比目前市面上做政务服务的公司,平安显得“另类”:不做硬件。平安智慧政务不单提供政务云服务,更是通过黑科技加码,深入到政府的每一个业务线。 

  雷锋网注意到,传统做政务服务的公司,大多采取“项目制”,获得了订单,将订单完成,整个流程就结束了。但是,在平安,团队会思考项目本身包含政府的什么需求,把平安自身沉淀的黑科技带进整个方案,不仅做传统的信息化,更是把目标放在打造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产品上。 

  平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在于用科技力量深度帮助政府优化和改造流程。 

  纵观市场上做智慧城市的企业,有的是卖集成的系统,有的实际上是卖云的资源,有些是打造一个新的线上流量入口,但是在服务的纵深上,这些企业大多采用合作、收购、外包等形式,几乎很少直接接触到最垂直的层面,尤其是政务领域。 

  吕东玉表示,这些细分的点,平安都会亲自做,深入一线。 产品在落地中,涌现了两个优质案例,一是智慧发改,一是智慧工信。 

  “智慧发改”的做法是,依托于平安的金融商业数据专业经济咨询团队,将发改委的投资项目做到全程管理和全链条覆盖,辅助政府解读经济形势、规划地方产业。这在当前经济态势复杂多变、产业结构多样化的背景下,对经济管理、结构优化等问题是一个优解。在可见成效上,智慧发改平台涌现了 200 多个指标的 AI 智能分析模型、10 万多个舆情数据的 NLP 智能分析模型。应用于宏观经济监测和预测服务上,可实现提前 7 个月准确预测核心经济指标走势。 

  另外,“智慧工信”领域,平安结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做监测预警和态势分析,从数据层面帮助政府判断工业经济走势,并及时发现工业经济增长中遇到的问题,找到核心原因。智慧工信一体化平台是平安为城市工信产业部门专门打造的管理平台,其核心亮点在于统一入口、同一界面、统一权限、智能推荐、智能查重和智能审批。 

  这些重要的场景正在不断检验平安智慧政务的技术实力,也在考验其对业务的理解水平。 

  她补充到,平安的进入,其目的不是对政府原有信息系统的替代,而是会添加新的智能元素,提升关键环节的运行效率,相当于是做了一次智能升级,达到 1+1 大于 2 的效果。 

  智慧政务的王牌 

  可以看到,做智慧政务,平安的王牌就在于其完整的技术矩阵与丰富的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从而构成了在政务服务市场上的一支劲旅。 

  在新经济很难找到增量市场的当下,政务市场也是一个存量市场,政府要做精细化管理且越来越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在此大环境下,平安智慧城市等厂商才迅速在其中崛起。 当前,在云厂商、电信运营商和国字头企业纷纷伫立的新赛道,必将会出现更多的竞品。未来,在赛道上能满足数字政府建设长期演进需求的方案会显得越发重要。而智慧政务也将在不断进化中,为政府、为每一个普通大众,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机会。

 

来自:
雷锋网(ID:leiphone-sz)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