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38岁汪玉教授拟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

  【新智元导读】近日,38 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汪玉拟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有消息称汪玉教授成为清华历史上第二年轻的电子系主任。学术上硕果累累,还联合创立了一家 AI 公司,来了解汪玉教授的“开挂”人生。

  近日,38 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汪玉拟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新智元小程序第一时间曝出了这个消息,大家纷纷表示祝贺,还有人爆料,汪玉教授成为清华历史上第二年轻的电子系主任,真的是年轻有为。汪玉教授对新智元表示:“期待能够推动中国电子信息学科的发展,促进人才/技术/资源在学术和产业间健康流动!

  一、24 年的清华缘,本硕博连读、留校任教

  1996 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理科实验班”,进入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习,自此便开始了与清华的不解情缘。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是出了名的分高、难考,而汪玉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选择了它,“哪个专业分高我就报哪个专业。”

  汪玉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清华本硕,继续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而在博士毕业前夕,他面临一个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眼看着周围同学都在争取留美机会,汪玉也犹豫了。“出去看看,长长见识也不错啊。”这是毕业前夕汪玉耳边听到最多的话,然而别人越是这样劝自己,自己内心想要继续留在清华的愿望就越强烈。

  “这么多年了,这就像是我的家,我舍不得离开这里。”最终,汪玉选择留在清华这个培养了他的地方,而他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助理教授。

  挑战是要放弃一直以来研究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去寻找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从今天起我的研究领域就是‘硬件加速’了。”他根据自己在微软的实习经历,为自己定了一个新方向。 实习期圆满结束,博士学位也顺利修完,本应是件高兴的事儿,可汪玉却有些紧张。“社会需要何种人才?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以适应这个社会?”刚当老师的那段时间,汪玉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给学生上课。

  很快,汪玉成了一位备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一位知乎网友曾在“清华大学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老师”这一问题下推荐汪玉,口碑可见一斑。

  在学术上,汪玉也是硕果累累,发表论文 200 余篇,IEEE/ACM 杂志文章 40 余篇;谷歌学术引用 4000 余次。他担任 ACM SIGDA E-News 主编,IEEE TCAD、TCSVT 编委,DAC 等领域顶级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ACM 杰出演讲者,ACM FPGA 技术委员会亚太地区唯一成员。2016 年获得 NSFC 优秀青年基金,曾获得 ASPDAC19、FPGA17、ISVLSI12 最佳论文。

  二、和学生联合创立深鉴科技,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但是,在学术上金光闪闪就够了吗?有一次给新生上课,学生们的问题让汪玉开始重新思考育人的最终目标。 “老师,我们以后毕业了能干什么?现在学习是为了什么?未来社会上还有几个人的工作是跟专业相关的?”虽然类似困惑早已司空见惯,但面对学生们的迷茫,汪玉也开始觉得单纯靠语言十分苍白:“与其老生常谈,不如真的去干些实事。”


深鉴科技四位联合创始人

  于是,2016 年,深鉴科技成立,CEO 是汪玉的学生姚颂,汪玉是联合创始人之一。深鉴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深度学习处理器研发与推广的公司,拥有业界领先的机器学习研究能力,专注于神经网络剪枝、深度压缩技术及系统级优化。

  在短短两年间,深鉴科技就成功拿到三轮融资,进入芯片初创企业中的第一梯队,相比那些和深鉴科技同时起跑的芯片企业,深鉴科技无疑已经占领了先机。

  除了完成融资,深鉴科技还公布了一系列芯片计划,由深鉴自主研发的芯片“听涛”、“观海”将于 2018 年第三季度面市,其中,“听涛”将于上半年完成产品装载,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深度学习加速方案。这将是深鉴布局深度学习芯片技术,首次实现芯片级产品化的正式开始。

  2018 年 7 月,全球最大的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厂商赛灵思宣布收购深鉴科技。深鉴科技也由此成为近年来 AI 芯片创业热潮中第一家被收购的中国明星创业公司。而深鉴科技的主赛道将放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领域。

  三、CCF 青竹奖得主,献策“中国芯” 创新生态

  2019 年 5 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 2019CCF 青年精英大会(YEF2019) 在成都召开,汪玉荣获“青竹奖”。从 2017 年起,CCF 青年精英大会设立“青竹奖”,取义于“势不可当,价值初显”,旨在表彰在计算机范畴从事工业和高水平学术研讨跨界交融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精英。汪玉多年来潜心专研,始终致力于高效推进学术与技术的产品化,带领团队实现了多项成果转化,此次获奖也代表了学术界对他多年努力的认可。

  汪玉认为高能效计算芯片有三种突破路径:

  • 通用处理器,尺寸微缩异构多核;
  • 定制加速器,软硬件协同优化设计;
  • 新器件 + 新模型,存算一体、量子计算、光计算等。

  在“2019 新智元 AI 技术峰会——智能云·芯世界”峰会上,汪玉教授表示:AI 跟数据的获取、分析以及决策都有密切关系,并且有可能发生在所有的物体里面,AI 可能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每个物体都要连起来,这个量是全球人口总数的几倍,用到的芯片总量也是非常大的,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大家觉得需要去做 AI 芯片的原因,它可以在各个地方形成足够大的出货量。”

  目前国内芯片领域仅应用软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情况较为理想,但原料、设备、制造、设计、系统软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具体到芯片设计,CPU 差距较大,市场基本被英特尔等老牌厂商占领。随着地平线、寒武纪等一批芯片公司的崛起,AI 芯片设计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新器件领域则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汪玉作为学术界成员,也认识到学术与产业界合作的重要性及现实问题,一直在呼吁并推动构建半导体创新生态。

  汪玉教授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完美结合的路,我们也期待清华电子工程系在他的领导下走向下一个辉煌!

来自:
新智元(ID:AI_era)

作者:Johnson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